2007年10月23日 星期二

主席文選: 從中共的「輿論困境」看十七大對台報告

中國十七大辦得熱裂,但是外行人看熱鬧,內行人看門道,到底有什麼新意,才是重點。這次選用王崑義先生所寫的從中共的「輿論困境」看十七大對台報告


從中共的「輿論困境」看十七大對台報告
毛澤東在華北從事叛亂活動時,他曾經說了一句很有意思的話:「東方不亮西方亮,黑了南方有北方」,這句有點類似「山窮水盡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話語,其實也反應了從我國政府推動「入聯公投」到中共舉行「十七大」之間,中共在對台輿論戰出現「輿論困境」後的心態。

●情緒語言抨擊我入聯公投

在九月份以前,中共單方面的認定我國政府推動「入聯公投」行動是觸及「法理台獨」的範疇,所以整個九月份,我們聽到中共高層無不使勁的使用「情緒語言」,全面抨擊我國政府推動入聯公投是一種「挑釁」的行為。 中共對我國推動「入聯公投」所使用的「情緒語言」,類似像國台辦所說的:「我們已做好了應對嚴重狀況的必要準備」;國台辦副主任孫亞夫說的:「我們絕不會吞下台獨的苦果」、海協會副會長王在希所稱:「挫敗入聯公投圖謀是最緊迫的任務」等,當時中共對「入聯公投」似乎有意升高兩岸的情勢,並利用強勢的「情緒語言」對我進行輿論戰,逼迫我方撤銷「入聯公投」的舉動。 只是,「情緒語言」畢竟僅是一種「虛擬概念」的使用。「虛擬概念」是指語言本身並非可見、可聞、可觸或可摸的性質,反而是徒有概念的外形,而無實質的內容,它的作用僅是作為對事務的感嘆或祈使性的情緒發洩而已。所以在輿論戰中使用過多的「情緒語言」,除了發洩己方的情緒之外,並不必然會造成敵對一方的壓力,甚而主動撤銷已經預設的計畫,除非敵對一方有意選擇戰爭,企圖利用戰爭來解決雙方的爭端,否則「情緒語言」很難達成輿論戰的功效,這就是涉及到「輿論困境」的問題了。 「輿論困境」是輿論戰的施為者在過度使用某一類型的「情緒語言」之後,發現對方並不為所動,讓輿論戰的效用遞減,只好另尋他途來解決雙方的爭端。例如,二00三年美伊戰爭發生前,美國不斷對伊拉克放出狠話,要求伊方主動撤銷大規模殺傷性武器,但伊拉克總統海珊始終不為所動,迫使美國最後選擇祭出戰爭的手段,大軍前進伊拉克剷除海珊政權。

●中共的輿論困境改弦易轍

同樣的,中共對我「入聯公投」發生「輿論困境」以後,他的對台的後續作為應該是有兩種選擇,一種是繼續升高「情緒語言」的使用,一直到戰爭爆發為止;另一種就是降低「情緒語言」的使用,回歸到雙方對峙的原點。中共的作為從「十七大」胡錦濤對台報告的部分來看,顯然是選擇了後者,也就是它並不想繼續升高兩岸對峙的氣氛,也不想以戰爭的方式來解決雙方在「入聯公投」上的認知差距,所以它選擇回到兩岸對峙的原點,企圖以較柔軟的手段,繼續對我進行統戰。 於是,胡錦濤在「十七大」報告中提到的「在一個中國原則的基礎上,協商正式結束兩岸敵對狀態,達成和平協議,構建兩岸和平發展框架,開創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新局面」、「凡是對台灣同胞有利的事情,凡是對維護台海和平有利的事情,凡是對促進祖國和平統一有利的事情,我們都會盡最大努力做好」、「繼續實施和充實惠及廣大台灣同胞的政策措施,依法保護台灣同胞的正當權益,支持海峽西岸和其他台商投資相對集中地區經濟發展」等語句,其中像「結束敵對狀態」、「和平協議」、「三個有利的」說法,完全逆轉前一陣子對「入聯公投」的強硬調性。 當然,中共對台在輿論戰調性的轉變,這是跟前一陣子「入聯公投」時所使用的「情緒語言」所做出的比較,形成「十七大」的說法有讓人「軟更軟」的錯覺。但如果再細細比較,胡錦濤在「十七大」的說法並沒有超出「江八點」以來,中共對台一貫的政策方針,特別是在堅持「一個中國的原則」之下,中共所謂的「結束敵對狀態」、「和平協定」的提出,不過是一種「和平的假象」,故意引誘我國放棄主權的主張,投入一個不可知的「一中」陷阱裡。

●大陸社會不穩定讓中共調性變軟

現在回過頭來思考,中共為何在對「入聯公投」使用強硬的「情緒語言」之後,又逆轉回到對台政策的原點呢?這可能是受到兩種因素的影響,一種是中共大概已經清楚認識到「入聯公投」不過是台灣民意的一種期望,不必然跟他們所界定的「法理台獨」有關係,所以沒必要跟我國繼續在這個議題上較勁,甚至是撕破臉讓雙方必須升高到兵戎相見的局面。 另一種可能正如胡錦濤在報告中所說的,中共正面臨發展不平衡、貧富差距過大、官僚嚴重腐敗等危及到大陸社會穩定的問題,所以中共認為解決內部的社會危機,要比解決當前兩岸危機更為迫切,所以他們放棄繼續以「情緒語言」對台施壓,避免升高兩岸危機,反而因此促發大陸不穩定的社會因素,進而變成是壓垮中共極權體制的最後一根稻草。 然而,不管中共轉換語言的因素到底為何?若從輿論戰的角度來看,中共還是沒有脫離「一手軟、一手硬」的對台兩手策略,它的目的無非是希望透過軟硬相稱的操作手法,達到對台輿論操控的目的,中共所認為的「輿論操控」,它的意義是指「把資訊內容和資訊傳播手段作為一個系統,自主進行掌握的方法。也就是力求做到掌握資訊內容,壟斷資訊來源,控制傳播手段,壓制有害資訊,牢牢把握戰場輿論宣傳主動權」。這種強調掌握輿論主動權的觀念,一方面既可掌握公共領域的發言權,另一方面則可避免公共領域遭到對方輿論的渲染,造成己方價值的混淆。 也就是說,中共對台所進行的「輿論操控」是希望把對台的政策語言設定在一個軟硬相稱的系統之間,讓我國的大陸政策不至於偏離他所預設的「一個中國」的軌道,這樣它就可以達到掌握對台輿論的主動權,讓兩岸局勢的發展不會脫離它所能掌握的範疇。

●中共對台輿論戰的「輿論困境」

由於中共不斷的意圖掌握對台的輿論操控權,所以這幾年來他們對台所施行的輿論戰,早已呈現「輿論困境」的局面,在沒有新思維,也不願意大膽的與我政府接觸的情況下,只能重複的使用一些已經都是陳腔濫調的「和平假象」語言,讓兩岸的僵局無法打開,特別是他們在堅持「一個中國的原則」之下,「去台灣主權化」的目的就相當明顯。所以,中共如果不能打開「輿論困境」的枷鎖,徹底放棄對台輿論操控的目的,而把所有對台政策論述的話語,都只是期待「東方不亮西方亮」、「這扇不開、那扇開」的心態,那麼兩岸關係的發展,恐怕只能一直停滯在原點,讓大家無法有效期待兩岸和平時代的來臨。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