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10月17日 星期三

黃金謊言 徹底拆解

在國民黨"轉進"台灣時,從中國帶走不少黃金,也一直對台灣人民宣傳台灣的財政是靠這批黃金維持穩定的。 然而雖著一些歷史文件公諸於世,這樣的說法顯然經不起檢驗:



黃金謊言 徹底拆解
台灣米糖,救了中國國民黨;美援,化解蔣政權財政困境
曾麗珍2007/10/10
關於中國國民黨疏運黃金來台之數量,蔣介石秘書周宏濤在其口述《蔣公與我,見證中華民國關鍵變局》書中指出,一九五○年六月七日央行總裁呈蔣介石報告說明,一九四九年以來運至台灣的純金,共三百七十五萬五千五百四十餘兩,但至一九五○年五月底止,連同撥付台銀的台幣發行準備金八十萬兩在內,總共耗掉三百二十一萬兩千五百四十兩,僅剩五十四萬兩千九百四十兩。消耗最大宗為軍費,平均每月須撥付近十八萬兩,幾個月來花掉兩百一十五萬餘兩,運台純金僅夠再支撐三個多月。

一九五一年一月嚴家淦在中國經濟月刊發表「一年來的中國財政」,一再強調一九五○年是財政最困難的一年,且提到一九四九年下半年幣制改革後,國庫收入為支出的八分之一,大量消耗庫存準備金。

再根據趙既昌自傳《財經生涯五十年》一書所言,一九四九年七月國共內戰正殷,趙既昌奉命隨田糧署田雨時署長及軍政部糧秣司長王洲機到台北,與台灣省當局會商軍糧問題。可見一九四九年國民黨政府正拿台灣的米糧支撐對共產黨戰鬥所需,並且當年國庫的黃金若有大量耗用,也非用於台灣,而是用在中國作戰的軍隊。

再看「中華民國三十九年度中央政府總決算審核報告書」,該年度歲出決算十二億九千六百二十五萬元新台幣,歲入加計其他收入總計九億多,不足百分之三十一點五,以舉債九千六百四十六萬元、賒借收入三億一千三百一十三萬元彌補;賒借收入中有黃金及美金等各式外幣及新台幣,一九五○年底止,政府向央行質押透支之黃金為兩百五十八萬四千八百七十三兩,其中一九四九年以前積欠一百五十一萬六千三百五十一兩,一九五○年度結欠一百零六萬八千五百二十二兩。這本由審計長張承槱報告的決算書中指出,「財政部在中央銀行帳上,實際欠款折合為新台幣三十二億一千六百六十六萬餘元,此項墊款應由國庫償還,惟在大陸時期,央行由滬帳移轉之各項外幣活期存款及暫記收款,……該行因渝滬時期,僅憑三十八年五月十六日餘額表移轉,併入現帳,而無詳明記載,故無從清理,……財政部對三十九年以前大陸部份欠款,停止給付,自屬正當。」而中央政府又於一九四九年十二月七日才遷到台北,可以判定一九四九年前之一百五十一萬六千三百五十一兩黃金,就是在大陸部份之欠款,用於在中國的國共內戰!

我們不免質疑,這一九四九年之前積欠之一百五十一萬多兩黃金有運來台灣嗎?綜合當年省財政廳長嚴家淦及周宏濤的說法,一九五○年庫存黃金幾乎用罄,所以若有運黃金來台,最多也就是一九五○年帳上向央行賒欠的一百零六萬八千五百二十二兩,加上八十萬兩的幣制改革準備黃金而已,總計為一百八十六萬八千五百二十二兩。以該決算書的折算率,每兩黃金折合四十元美金,總值也不過是七千四百七十四萬美元。而一九五○年台灣出口結匯額九千三百零七萬美元,其中以搜刮農民之米糖出口所賺取之外匯就有七千七百一十二萬美元,占出口值的百分之八十二!台灣農民一年的米糖出口值,就抵過來台黃金的價值了(何況這決算書上由央行賒借給國庫的黃金,也不見得全是從中國疏運來台灣的)!

直到一九五○年六月韓戰爆發,美援恢復,每年約有一億美金流入,才讓國民政府的財政困局改善。因此,真正要說在台灣經濟起步上的貢獻,應是美援及台灣農民每年的米糖等農產品出口,而不是所謂中國國民黨帶來的黃金。

(作者為政大台史所碩士生)

沒有留言: